导读
我国是个乙肝大国,但公众对于乙肝的“兄弟”——丙肝,了解甚少。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
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肝病毒(HCV)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潜伏期长达15~20年。丙肝由于没有疫苗,预防有一定难度。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演变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如不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有1%~7%可演变为肝癌。八成丙肝患者无症状,病情呈隐匿性发展,不利于及早发现。因而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据统计,全球有1.8亿名丙型肝炎患者,由丙肝相关肝病引发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1倍。我国2008年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与我国乙肝相比,相当于每有3个乙肝感染者就会有1个丙肝感染者。丙肝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应加以重视。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并无明显区别,包括输血、针刺、血制品接触、母婴、性生活、日常亲密接触等。随着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推广使用和严格的血源管理措施,医疗行为导致的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新的传播途径悄然而生,如:没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拔牙、文眉、文身等创伤性医疗操作;美甲、修脚、针灸、拔罐等造成的微小伤口或皮肤、黏膜破损;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等。
我国国家疾控中心丙肝防治要点上明确指出确诊丙肝的主要依据是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或者丙肝核心抗原阳性。所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与丙肝核心抗原阳性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
丙肝不存在无症状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乙肝较难治愈,丙肝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及早治疗,规范用药。
干扰素是目前国内治疗丙肝有效的药物。普通干扰素隔日一次,长效干扰素每周一次,都联合利巴韦林使用。干扰素治疗24~48周,丙肝病毒HCV RNA持续阴转率达30%~40%。索菲布韦为口服抗丙肝病毒西药,目前国外用于临床,对丙肝的治愈率可达到90%。
发现有丙肝,要注重定期检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B超、肝功能,一般3~6个月做一次,如病情加重可早期发现。
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早诊早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凡与血液有关的人容易引起丙肝的传染,如有以下条件者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接受过输血者、维持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使用过血液制品者;HIV感染者;感染HCV母亲所生的婴儿;针刺、刀伤或者黏膜暴露HCV阳性血液的医护人员、急救或保安人员;不安全性行为者;接受过手术、血液透析、介入性诊疗的患者。
丙肝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筛选献血员,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共用剃刀、牙刷;避免未经严格消毒而镶牙、补牙、文身、文眉、穿耳洞等;丙肝病毒RNA阳性的母亲,妊娠期间避免穿刺操作,分娩时尽量减少胎儿和新生儿接触母血的机会,抗病毒药在妊娠前使用;对穿刺针、医疗器械彻底消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