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新闻浏览
【权威】如何预防丙肝?
2016/10/17 打印
导读

现在,丙肝 是一种流行甚广的传染病,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丙型的感染率约为 3%,每年死于丙肝的人数高达 35 万。

丙型肝炎是什么?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病。丙肝病毒的传染性要稍弱于乙肝病毒。但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更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约 50%~80% 的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更容易发生肝硬化。


和乙肝有什么不同?

1. 没有疫苗

由于和乙肝病毒的性质的差异,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像乙肝疫苗那样有效的疫苗可以阻止丙肝病毒的传播。


2. 症状较轻

很多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大众对丙肝传播途径又不甚了解,这些都加重了当前丙肝的流行趋势。


3. 以性传播为主

了解丙肝的传播途径,对于防止丙肝的流行,非常重要。


丙肝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某些地区,静脉注射毒品所导致的 HCV 传播占 60%~90%;

  • 消毒不规范的纹身、打耳洞等侵入性操作;

  • 母婴传播,HCV RNA 检测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约 4%~7%;

  • 剃须刀或牙刷等日用品共用时存在皮肤黏膜破损;

  • 性生活过程中出血也可能会传播丙肝病毒,所以月经期性生活、肛交等性行为更容易导致丙肝病毒的传播;另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如果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


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曾经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这种方式的传播已经得到了明显控制。但因为丙肝病毒存在窗口期(感染 HCV 后,要 6~8 周才能通过现有的检测手段检测出是否感染丙肝病毒),所以反复输血者仍然是感染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较常人更易感染丙肝病毒,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统计,约 25% 艾滋病患者也是 HCV 携带者。


而对于健康人,一些日常接触,如一起用餐、共用餐具、交谈、握手、拥抱都不会传染丙肝。如果在交谈中,丙肝病毒携带者不小心咳嗽,或者打喷嚏,也不用担心会把丙肝病毒传染给他人,唾液并不能传播丙肝病毒,甚至亲吻等这样的密切接触也基本不会传染丙肝。


如何筛查丙肝?


  由于急性丙肝病毒感染通常没有症状,因此在急性期很少有人得到诊断。对于那些发展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感染状况也往往得不到诊断,因为感染者在获得感染后的几十年内依然没有症状,直至出现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的继发症状时才会得到诊断。

  

1、HCV抗原检测

  人感染HCV到产生抗-HCV的平均时间约60d,被称为抗-HCV的窗口期。但HCV核心抗原于HCV感染后12~15d即可检测到,较抗-HCV出现提前5~7周。因此,HCV核心抗原筛查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2、抗-HCV检测

  抗-HCV酶免疫法(EIA)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HCV感染者的初筛。但抗-HCV阴转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疗效的指标。用第三代EI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99%,因此,不需要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验证。但一些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因此,HCVRNA检测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3、HCV RNA检测

  在HCV急性感染期,在血浆或血清中的病毒基因组水平可达到10∧5~10∧7拷贝/ml。在HCV慢性感染者中,HCV RNA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变化范围在5×10∧4~5×10∧6拷贝/ml之间,但同一名患者的血液中HCVRNA水平相对稳定。

4、HCV基因分型

  HCV RNA基因分型方法较多,国内外在抗病毒疗效考核研究中,应用Simmonds等1~6型分型法最为广泛。HCV RNA基因分型结果有助于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掌握了 HCV 的传播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丙肝。

来源:丁香园

CopyRight 2011 © 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4894号-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