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新闻浏览
【医学】丙型肝炎病毒的诡计,诱骗肝细胞破坏免疫防御
2016/12/14 打印

近日,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导致丙型肝炎的病毒,本身可通过阻断唤醒肝细胞中免疫防御的信号,来保护自己。延伸阅读:肝炎病毒声东击西来逃生;新型水凝胶可增强肝炎药物药效。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助理教授Ram Savan说: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患者对某些药物治疗没有反应,并将帮助我们开发更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在美国,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它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进行传播。每年,有超过30000的美国人被感染。多达百分之85的人发展为终身的慢性感染。在这些患者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最终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在最近的研究中,本文第一作者Abigail Jarret——现在是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和她的小组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减弱称为干扰素的关键免疫蛋白的作用,而破坏肝细胞的抗病毒防御。  

 

当细胞受到感染时,它们会释放干扰素。这反过来又刺激数百个基因,在细胞内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干扰素可以引发细胞自毁以防止病毒传播。  

 

其中一种干扰素,称为干扰素α,多年来已被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使用。这些治疗方法可帮助许多患者摆脱病毒,但不能治愈超过百分之60的患者。  

 

现在、更新的、更有效、具有更少副作用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干扰素治疗失败的如此频繁。从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推测,病毒逃避干扰素的能力,与细胞自身有关。  

 

在以前的研究中,Savan的研究小组发现,当丙型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时,病毒可诱导细胞激活两个基因——MYH7MYH7B。这些基因通常仅活跃在平滑骨骼肌和心脏细胞中。一旦被激活,这些基因就会产生两个microRNA——可干扰其他蛋白质产生的分子。  

 

Savan及其同事们发现,这些microRNAs可干扰细胞中两个干扰素的生产。通过激活MYH7BMYH7基因,入侵的丙型肝炎病毒可限制肝细胞产生这些干扰素的能力。然后,这些细胞就不那么容易抵抗和去除病毒。  

 

研究人员还表明,这些病毒诱导的microRNAs可抑制一种受体的产生,这种受体对于细胞中干扰素驱动的抗病毒反应,是至关重要的。  

 

Jarret解释说,因此,这些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microRNAs,能够以两种方式减弱肝细胞的干扰素驱动的抗病毒防御。  

 

首先,病毒抑制细胞生产自己的III型干扰素的能力。其次,它可以防止细胞产生使I型干扰素有效的必需受体。Jarret说: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干扰素治疗——利用I型干扰素,在这么多的病人中无效。 

原文摘要

Hepatitis-C-virus-induced microRNAs dampen interferon-mediated antiviral signaling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s 200 million people globally, and 6080% of cases persist as a chronic infection that will progress to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in 210% of patients1, 2, 3. We recently demonstrated that HCV induces aberrant expression of two host microRNAs (miRNAs), miR-208b and miR-499a-5p, encoded by myosin genes in infected hepatocytes4. These miRNAs, along with AU-rich-element-mediated decay, suppress IFNL2 and IFNL3, members of the type III interferon (IFN) gene family, to support viral persistence.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miR-208b and miR-499a-5p also dampen type I IFN signaling in HCV-infected hepatocytes by directly down-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the type I IFN receptor chain, IFNAR1. Inhibition of these miRNAs by using miRNA inhibitors during HCV infectio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IFNAR1. Additionally, inhibition rescued the antiviral response to exogenous type I IFN, as measured by a marked increase in IFN-stimulated genes and a decrease in HCV load. Treatment of HCV-infected hepatocytes with type I IF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yosins over HCV infection alone. Since these miRNAs can suppress type III IFN family members, these data collectively define a novel cross-regulation between type I and III IFNs during HCV infection.
CopyRight 2011 © 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4894号-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