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新闻浏览
【科室】在检验科工作,我们面临着哪些危险?
2017/6/9 打印

一、检验科本身的因素

1、检验科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众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 医疗需求急剧增加, 不同层次的医院近年来均在迅速发展, 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2、检验科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 长期以来, 由于编制限制, 检验科工作人员数量并没有及时得到相应增加;医疗需求和检验科工作支持能力的剪刀差长期持续存在, 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尤其是担负了值班任务的检验人员,劳动强度更大, 身体和情绪的压力明显增加, 部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受日积月累的压力影响不断降低。


3、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部分管理人员受各种硬性指标如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对有关职业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学习不够深入、落实的不够踏实, 认为实验室安全需要配备的部分硬件设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因而不够重视;对科室全面发展的软性指标, 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 未及时缓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较大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表现出着急、焦虑等情绪, 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导致机体的损伤。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

1、生物性危险因素 

医院实际上是个传染源密集的高风险工作场所 , 尤其是检验科实验室工作污染区。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大量带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环境中, 不仅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甚至还可能成为医源性感染扩散的源头。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来自各种标本中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检验科工作人员获得性感染的途径主要由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 在离心、开盖、混合、溢出或溅洒以及等过程中容易发生;其次是经口途径, 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溅洒入口, 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等;还有意外接种如被污染的硬物划伤处理不当以及动物或昆虫抓伤或咬伤。由于含有病原体的液体溅洒到皮肤或黏膜上, 或经手到脸的习惯动作造成传染, 也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之一。

2、机械性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玻璃制品(试管)、医疗仪器设备(自动生化仪加样针)、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高硬度物品刺伤,导致皮肤破损的意外事件。由于上述物品大都存在实验室分区中的污染区, 具有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 是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职业危险因素之一。

3、实验室工作噪声 目前已经认为噪声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之一,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当中, 实验室工作噪声对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上午8 ∶30 -11 ∶30 通常是检验科日常工作最集中的时间, 噪声来源一方面主要是操作中, 工作人员取放物品、使用各种振荡器、高速离心机以及自动生化仪等大型设备产生的刺激性较强的工作噪声;例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纯水机供水的高压泵工作时产生的噪声>70 dB , 而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声标准为35 dB , 极限值为45 dB ,长期噪声可影响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4、实验室电磁辐射 现代医学的发展, 不仅仅是医学本身的发展, 更主要的推动力来源于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向医学领域的渗透。检验医学本身的高速发展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明, 其中以自动化生化仪为代表的高新装备大量进入检验科, 这些装备在医疗、教育和科研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装备就像“双刃刀” , 其电磁波辐射所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3] 。虽然目前对家电、通讯等设备的电磁辐射已经逐步意识到其危害, 但是对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工作设备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电磁辐射危

害仍被忽视。


5、化学性危险因素 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最频繁接触的就是各种化学试剂。从每天工作台清洁准备工作开始, 就接触各种消毒灭菌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 ;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就更多, 如血球计数仪使用的溶血剂内有氰化钾成分;显微镜的油镜头使用后需用二甲苯进行擦拭;玻璃器皿清洗液内含浓硫酸和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等;在生化、免疫等工作中所需要的化学试剂更是种类繁多。这些试剂中不少含有强腐蚀性或挥发性的有害成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是检验科工作环境空气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污染物。由于在实验室空气中长期存在, 形成的气溶胶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视觉系统、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CopyRight 2011 © 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4894号-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