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规范检测治疗,遏制肝炎危害”。2017年7月25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肝炎日前夕召开发布会,介绍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等有关内容。针对记者提问,中国疾控中心丙肝防止室副主任庞琳,就丙肝检测项目及意义进项详细解答。
庞琳:中国疾控中心丙肝防治室副主任
丙肝检测目前主要是通过血液的检测,目前做得比较多的是抗体检测,关于抗体的检测我们了解了一下情况,在国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可以做抗体的检测,所以抗体检测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抗体检测的结果如果是阳性,只能表明这个人曾经感染过丙肝,因为感染丙肝的一小部分病人可以自愈的,还有一部分病人可以通过治疗治愈。自愈和治愈之后,抗体还是可以在体内长期存在的,所以抗体检测的结果只能表明感染过丙肝病毒。
如何才能更准确检测丙肝呢?
小编带大家了解丙肝检测项目与意义。
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仅采用丙肝抗体检测。但是,在HCV感染后至抗HCV抗体产生之前还有一段约40~70天的较长时期(平均66天)。此时,献血员已被感染并具有感染性,应用目前的EIA检测试剂不能检出,称为感染后血清阳转前的窗口期(preseroconversion windowphase, PWP)。窗口期的存在,是输血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使受血者依然有经输入抗HCV筛选阴性的血液而感染HCV的危险,国内外已经有关于输入抗HCV筛选阴性的血液而感染HCV的报道。
由于在HCV感染后6~15天(平均11天)HCV RNA就在感染者血液中出现,并在血清阳转之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许多国家引入敏感性很高的NAT检测技术对献血员进行常规筛选。
尽管NAT检测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筛选出了感染性献血员,但由于NAT技术需要昂贵精密的仪器、较高的实验要求、试剂比较昂贵以及容易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偏高,使其很难推广到单个献血员,HCV RNA检测难以普及,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HCV核心抗原是在HCV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早期感染的标志,几乎与HCV RNA同时出现。目前已经开发出两种检测HCV 核心抗原的方法学,一种是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酶免法,另一种是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化学发光法。丙肝核心抗原则用途较广,不仅可用于血液筛查,而且还可指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判断预后。
经过研究,HCV核心抗原诊断试剂较HCV抗体检测对HCV感染的阳性检测提前14-68天,平均35.2天;HCV RNA诊断试剂较HCV抗体检测时间对HCV感染的阳性检测提前19-68天,平均39.3天;HCV RNA诊断试剂较HCV抗原检测对HCV感染的阳性检测提前0-17天,平均4.1天。说明HCV抗原检测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缩短检测“窗口期”的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
总 结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缩短了丙肝检测窗口期,而且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还可用于监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评价抗HCV治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