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新闻浏览
【探讨】哪些情况可能出现丙肝抗体假阳性?
2017/11/9 打印

一位希望排除丙肝病毒感染的青年男性称,几年前的一次检查中发现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但多次检查HCV RNA为阴性。因此,这个检测结果并未引起他注意。

今年,他准备出国。在出国体检中,再次发现抗HCV阳性,所去的国家卫生检疫部门要求他提供没有丙肝病毒感染的医学证明。

抗HCV检测确实会出现一些假阳性结果,即没有感染丙肝病毒,但抗HCV检测为阳性。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假阳性?


①试剂的特异性不强,错把体内对其他抗原产生的抗体当成丙肝抗体;

②一些受检者体内存在异常抗体,如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可能导致抗HCV弱阳性;

③受检者同时患有风湿免疫相关的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骼瘤等,由于体内存在异常的自身抗体,导致抗HCV假阳性;

④在溶血和情况下,血红蛋白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结合,导致抗HCV假阳性。

⑤既往感染,HCV感染治愈或康复后,HCV抗体持续阳性。

 


但是,随着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研究的进展,抗HCV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逐渐提高。因此,近年来抗HCV检测中的假阳性的发生率越来越低。

 

如何处理这些“假阳性”的样本呢?


第一,对这些抗-HCV呈一阴一阳反应性标本可检测HCV核心抗原,如HCV核心抗原阳性,可确证抗-HCV为真阳性;但如HCV核心抗原阴性,不能确证抗-HCV为阴性,需进一步检测HCV—RNA。

第二,如果既往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骼瘤等结缔组织疾病,在这些疾病治愈后检测抗HCV仍为阳性者,抗HCV假阳性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对于无丙肝病毒暴露风险的人,如果检测抗HCV阳性,且HCV 抗原阴性,有可能为抗HCV假阳性。对于可能感染过丙肝的人,HCV感染治愈或康复后,HCV抗体持续阳性,而HCV抗原消失。因此,同时检测HCV抗原与抗体,可以鉴别是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

综上

 


由于感染HCV后,HCV核心抗原出现较早,且与血清中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并在HCV感染治愈或康复后消失,因此,可作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献血员筛查、慢性HCV感染诊断、高危人群监测、免疫功能障碍患者的HCV感染诊断、鉴别既往感染抑或现症感染,并可用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和监测。

CopyRight 2011 © 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4894号-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