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文献浏览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2013/12/27 打印

路宝川

( 新疆哈密吐哈石油医院感染科, 新疆哈密, 839009)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 51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53( 2010) 05-0083-01

慢性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感染性疾病之一, 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晚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传播途径为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阻断, 干扰素是惟一相对有效的抗HCV 治疗药物, 本院2006 1 ~ 2009 6 月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7 ,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所选择的27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 年西安会议修订的􀀁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 其中男12 , 17 , 平均年龄34. 5 , 病程1 个月~ 15 , 治疗前血清抗HCV HCV RNA 均为阳性, 均排除混合感染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病毒感染, 治疗前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所选病例均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2a 180g/ , 腹部皮下注射1 , 利巴韦林900 mg/ 日口服治疗, 疗程48 周。治疗12 周、48 周及治疗结束后24 周评价疗效, 标准参照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2]

2   结果

2. 1  治疗结果

在治疗12 周时有24/ 27 例出现血清ALT 正常, 血清HCV􀀁RNA 阴性( < 1 000 拷贝/ mL) , 早期应答率88. 9%; 在治疗结束时( 48 ) 25/ 27例患者血清ALT 正常, 血清HCV􀀁RNA 阴性( < 1000 拷贝/ mL) , 完全应答率92. 6% ; 在治疗结束后24 周有2/ 27 例患者出现ALT 升高, 血清HCV􀀁RNA 阳转, 复发率7. 4%

2. 2   不良反应

治疗初始时大多患者出现出现了乏力、消化道症状、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 随着用药次数增加, 上述反应逐渐减轻, 基本均能承受;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脱发比较明显, 停药后能恢复;在治疗期多数50%患者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 经口服鲨肝醇、利血生后有所恢复, 可坚持用药, 未见明显血红蛋白下降患者。

3   

丙肝病毒( HCV ) 是输血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 中国丙肝的感染率高达3.2%, 感染者高达3 000 万左右, 其中80% 以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超过70% 的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 3]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最有效药物, 1 阶段表现为抗病毒效应, 2 阶段表现为调节机体免疫防御系统, 即首先是抑制HCV􀀁RNA 复制, 使血清HCV􀀁RNA 水平迅速下降, 促进清除HCV 病毒, 随之恢复血清ALT 水平至正常, 从而改善肝脏病理损害。将1 40 ku的支链聚乙二醇共价结合于干扰素  2a 即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2a( 派罗欣) , 以延缓其在体内的代谢, 从而产生对HCV 持久的抗病毒作用, 每周给药1 , 在整个治疗期间能够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无论在早期病毒学应答还是治疗结束的应答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副反应较轻, 患者可以耐受, 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 56.[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4, 22: 131.

[ 3]   王香玲, 王小利, 李妙羡, . 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J]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25( 3) : 296.

CopyRight 2011 © 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2014894号-1 1